紫苏田间栽培管理技术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的植物学史
紫苏在中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代,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紫苏田间栽培管理技术
1、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为好。每667平方米需2000至3000千克农家肥作基肥,翻耕、耙细整平,做成80至100厘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①直播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至60厘米开0.5至1厘米的浅沟。穴播按穴距30厘米×50厘米开穴。播时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地撒入沟(穴)内,覆薄土,稍加镇压,每667平方米用种子1000克,播后5至7天即可出苗。②育苗移植:方法同上。在幼苗出土后,苗高5至6厘米间苗,苗高15至20厘米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1至2次,即可成活。
3、田间管理
①间苗、补苗:条播者,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30厘米定苗;穴播者,每穴留1至2株。如有缺苗应予补苗。
②中耕除草: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③追肥:苗高60厘米时,每667平方米追施1500千克的人畜粪,配施15千克的尿素,施后培土浇水。
④排灌:幼苗和花期需要水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4、病虫害防治斑枯病
6月始发,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百分之70代森锌胶悬剂干粉喷粉;或用1比1比20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5、采收与利用
紫苏的幼苗和嫩茎叶可供食用。在春季采收幼苗,开花结果前采收嫩茎叶和嫩芽。采收的紫苏用清水洗净,可做烹调食用,可凉拌、做汤;紫苏还可以提取香精油,做食品加工的佐料;紫苏的果实、叶子、宿萼、茎均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