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浅析蛤蚧活动与温度的关系

  蛤蚧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温度适宜,蛤蚧食欲旺盛、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温度降低时蛤蚧体温降低,活动量减小,食欲减退,食量小或不食,生长速度降低或不长。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能给蛤蚧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蛤蚧能出来活动;当温度降低到12℃以下时,蛤蚧新陈代谢水平大大降低,停止活动和取食,进入冬眠状态;当温度升到13~14℃时,蛤蚧从冬眠状态醒来开始活动,但还不取食;当环境温度升到18℃时,活动频繁并开始取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有人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0℃,企图打破其冬眠状态,蛤蚧能出来活动,但取食量很小,活动期不长,这样倒不如让其冬眠,因为活动要消耗体内物质,对第二年的繁殖不利。蛤蚧在高温环境下,体温升高,因失水容易造成死亡。

  当环境温度26~30℃时,蛤蚧反应正常,呼吸频率30~55次/分,当环境温度达到40℃时,15分后便表现烦躁不安,张口吐舌;当环境温度升高到45℃时,呼吸频率加快到120次/分,开始乱窜,指(趾)翻卷,失去爬行能力和吸附力,肢体僵硬,尾不能动,向上高高翘起;45℃的温度持续25分,能使蛤蚧停止呼吸。蛤蚧喜温暖怕寒冷,自然条件下分布在北亚热带无霜雪的地方,冬季气温在0℃以下的地方极少有分布。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越冬室内温度在10℃左右,这样可安全越冬。经过观察发现肥而健壮的个体能忍受5℃左右的温度,瘦弱的个体能忍受8℃左右的温度,幼小的蛤蚧在13℃的温度下就被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