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蛤蚧的技术
人工饲养蛤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果。管理得好,生长发育就好,繁殖力就高;反之,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下降,经济效益就差。所以,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搞好蛤蚧饲养场的清洁卫生工作饲养场进出口处要设消毒池,池内放入生石灰或铺麻袋、草帘子,在麻袋、草帘上泼洒3%氢氧化钠水或3%克辽林水溶液,进出场的人员都要走在其上,对鞋底消毒,以免把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场内。饲养场内的清洁卫生要经常打扫,保持活动场地和洞穴周围清洁卫生。夏季每周要清扫2~3次,死虫、剩余的人工饲料要及时清出,以免在场内腐烂变质,污染环境。饲养场外周也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被风吹入场内。定期消毒,对饲养场内、外地面,墙壁,在春、夏、秋气温较高时每周消毒1次。消毒用药为1%~4%氢氧化钠,用以环境地面消毒;漂白粉,用以垃圾及其他堆积物消毒,1立方米用10%漂白粉溶液10升。保持饮水和游泳水清洁卫生,饮水和游泳水要经常更换,始终保持新鲜。
2.保持饲养场安静饲养场内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管理人员进入场内工作时,动作要轻,不要造成大的响动,尽量保持场内安静。饲养场周围避免放鞭炮或有其他大的响动或震动,尽量不给蛤蚧群造成惊动。这样不会造成应激现象发生,有利于蛤蚧生长发育和繁殖。
3.防止敌害进入饲养场饲养蛤蚧要防止鼠、蛇、蚂蚁等敌害进入饲养场内。鼠、蛇进入场内会吃掉蛤蚧,蚂蚁进入饲养场,可扰乱蛤蚧的生活,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防鼠、防蛇老鼠不仅吃蛤蚧,还会把蛤蚧咬死、在蛤蚧活动场里打洞,造成场内外相通使蛤蚧跑掉。对鼠、蛇的危害主要靠防范,防范的办法是,饲养场的墙基处理要严,地基要扎得深一些,墙基部要用水泥砂浆抹严,防止老鼠打洞进入。网室的铁丝网接触处处理要严密,不留缝隙,并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有缝时要及时处理好。蛤蚧饲养室外要经常用灭鼠器、电子驱鼠器防范。饲养场、饲养室周围没有鼠洞,网室封闭又严密,纱门、纱窗严密,蛇就不能进入。
2)防治蚂蚁蚂蚁虽然个体小,但它是社会性的、集群性昆虫,它们无孔不入,很容易进入蛤蚧饲养场、饲养房。蛤蚧有时也吃蚂蚁,但蚂蚁数量大时,可以靠群体的力量危害蛤蚧的幼体,甚至成体,使其不得安宁。一旦攻击1条蛤蚧,群起而攻之把它咬伤、咬死,咬死后把它吃掉。防治蚂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修防蚂蚁水沟在饲养场周围或饲养房周围修一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水沟,里面常年有水,蚂蚁不能进入。
2)药杀用氯丹粉1份、黏土4份混合调成泥浆,涂在围墙外壁基部一周,高20厘米,也可以防止蚂蚁进入。
3)诱杀场内一旦发现有蚂蚁出现,在蚂蚁多的地方丢一些动物鲜骨,诱蚂蚁上骨头,然后把骨头捡回用开水烫蚂蚁致死。
4)灌穴发现饲养场内有蚁穴时,可采用药液灌穴的办法杀死蚂蚁。
4.防寒防暑蛤蚧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耐寒性较差,也不抗严热。一般在8~12℃能存活,但处在冬眠状态;13~17℃开始出洞活动;17~21℃开始吃食;最适的温度为22~30℃,当温度升高到32℃以上时,蛤蚧也感到明显的不舒适,开始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甚至不吃,生长发育停止。8℃以下的气温对蛤蚧是一种威胁,但由于个体强弱不同,因而耐寒性也不一样,强健的成年体即使环境温度达到5℃也不会被冻死;体质弱的成年体和幼体在5℃时甚至10℃左右就能冻死。特别是幼小的蛤蚧不能忍受13℃以下的气温。所以,在南方早春、冬季气温变化大时,应注意关闭越冬室门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暖温带地区人工饲养时,一定要加热供暖,使成年蛤蚧越冬室温度保持12℃左右,弱的个体和幼体饲养室温度达到13~14℃。室内加温越冬时,如用煤炉,煤炉上要装烟筒,使煤烟排出室外,并在晴天室外温度偏高时可打开窗子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盛夏季节如果是阴雨天气,饲养室温度可能在30℃以下,若干燥无雨,室外气温能达到38℃,室内温度要超过32℃,这时体质弱的成体和幼体也难以忍耐,此时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同时要在室内地面洒水,室内挂湿布或湿帘子,以降低室内温度。同时要给蛤蚧供给充足的饮水,也可以往蛤蚧身上洒水降温。炎热的气温条件下,蛤蚧喜欢湿润的环境,这时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游泳池中也要加足清洁的水,供其到水中活动。
5.分级管理成年蛤蚧体质强健,对不良环境因素抗逆能力强,能捕食较大的昆虫;幼体蛤蚧对不良环境因素抗逆能力差,且不能捕食较大昆虫。所以对蛤蚧群要实行分级管理,即可把成年健康的个体选放一室、体弱的成体选放一室、幼小个体选放一室、中等个体选放一室。这样可以分级投喂饲料虫、分别管理。对健壮的成年蛤蚧,可投喂较大的饲料虫,冬眠期室温保持8~12℃;对体弱成年蛤蚧或幼体蛤蚧,投给的饲料虫可以小一些或爬行力较弱的昆虫,便于其捕捉,冬眠期饲养室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3℃,否则会由于不能承受低温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