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曲霉毒素中毒该如何诊治?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肝毒物质。动物中毒后以肝脏损害为主,同时还伴有血管通透性破坏和中枢神经损伤等,临床特征为黄疸、出血、水肿和神经症状。急性中毒多见于犊牛,慢性中毒多见于成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等,可初步诊断。本病以预防为主,尚无特效疗法,下面主要介绍具体治疗方法。
1、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犊牛较成年牛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可表现为急性中毒,而成年牛对毒物的抗性较强,多表现为慢性经过。①急性中毒:多见于犊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拱背,惊厥,转圈运动,站立不稳,易摔倒;耳部震颤,鼻镜干燥,口流泡沫,磨牙;颌下水肿;结膜炎,角膜混浊,黏膜黄染,对光过敏反应,出现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粪便中混有血凝块和黏液,脱肛,虚脱。约于48h内死亡,死亡率高。②慢性中毒:犊牛表现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被毛粗刚、逆立、多无光泽,鼻镜干裂,消瘦。惊恐,无目的徘徊,腹泻;成年牛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磨牙,黄疸,产奶量下降,前胃弛缓,瘤胃臌气,间歇性腹泻,死亡率较低。2、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理学急性病例见小红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尤其是分叶核白细胞增多,血液胆红素增多,红细胞斥积降低,凝血时间延长。结合胆红素为39.2mg/L,总胆红素升至117.6mg/L[2]。血清王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血清γ-谷酸基转肽酶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血浆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明显降低。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接近正常,但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血尿素氮、白蛋白以及总蛋白含量降低。3、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对于本病的诊断,兽医人员应从病史调查入手,并对现场饲喂的饲料样品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如黄疸、出血、水肿、消化障碍及神经症状等;病理学变化,如肝细胞变性、坏死、增生、肝癌等,可初步诊断。确诊必须对可疑饲料进行产毒霉菌的分离培养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必要时还可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即进行毒性试验。直观筛选法的操作方法为:取可疑饲料样本,如少量玉米、花生等,分批盛于盘内,摊开成一薄层,放于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灯下进行荧光观察。若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G1、G2,则可见到玉米、花生等颗粒发出黄绿色荧光;若饲料有黄曲霉毒素B1、B2,则可见其发出蓝紫色荧光。当见不到这些荧光时,重复操作并再次置于紫外灯下观察,若还不见荧光者,则可判定为阴性样品。应注意的是:在紫外线灯下观察到黄绿色、蓝紫色荧光,一定要与其他杂质所呈现的荧光力进行区分,否则易导致样品的假阳性。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有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化学方法等。常采用的方法为硅胶薄层层析法或微柱层析测定法。近年来,免疫化学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金标试纸法、亲和微球快速检测技术等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不断建立并得到应用。一般牛的日粮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过100μg/g,乳中超过0.5μg/g,即可确诊为中毒。4、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对于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当已怀疑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时,整个奶牛牧场必须立刻停喂现有饲料,改喂富含能量物质的饲料,如青绿饲料和高蛋白饲料,不喂或少喂高脂肪类饲料。组织人力仔细观察牛群,及时发现其他病牛并分离出来,尽早治疗。轻型病牛通常只要加强护理,一般可在短期内恢复,对健康无碍。但对于重症中毒病牛,应及时投服盐类泻剂以利于排毒,此外还有必要应用一些保肝、解毒和止血药物,如应用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1000mL;或应用25%~30%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制剂,一次性静注。对于心率衰竭病牛,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樟脑磺酸钠(强心剂)。为了控制或避免继发感染,应酌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但不能应用磺胺类药物。肌肉注射土霉素有一定疗效,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1~2次,连用5天。也可口服碱性活性炭促进黄曲霉毒素的肠道排泄,用pH值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活性炭,大量灌服;再配合类脂醇化合物2mg/kg·w,1次/天,肌内注射,连用5天。也可应用半胱氨酸或蛋氨酸200mg/kg·w进行治疗,一次腹腔注射;或硫代硫酸钠,50mg/kg·w,一次腹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