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如何养殖泥鳅的技术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特种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市场很畅销。不但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营养性补品。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权威部门分析,泥鳅的肉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B5以及钙、磷、铁等12种微量元素,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鳅肉高达22.6克。泥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养殖技术较易掌握,在稻田、池塘、湖泊和沟渠都能养殖泥鳅,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养殖泥鳅的投入可小可大,投资几百元、上千元可以小规模试养,也可以投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大规模养殖,并完全可以解决苗种、饲料等问题。在全国较具规模的养殖方式中,以稻田养殖和池塘围网精养模式比较普遍且高效。案例:这是一种比较简便的养殖方式,而且在很多地方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安徽省怀远县马城镇农民董炳,2004年承包了2000亩低洼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100多亩稻田里放养了泥鳅,当年每亩收获50千克泥鳅,共增收8万元。尝到甜头后,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05年,养殖面积已达到1100亩,每亩稻田的泥鳅收入达1000多元。老董介绍说,泥鳅的粪便可以肥田,同时泥鳅喜食稻田中的害虫,稻田养泥鳅能使稻田的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减少2/3,他家的稻子亩产量由过去的450千克提高到现在的650千克,稻田种稻加养泥鳅,每亩可增收近2000元。随着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在怀远县的稻田养殖泥鳅已经可达到亩产成鳅150千克。简述:稻鳅兼作型即稻鳅同养型,就是边种稻边养泥鳅,稻鳅两不误,力争双丰收。水稻田翻耕、晒田后,在鱼溜底部铺上有机肥作基肥,主要用来培养生物饵料供泥鳅摄食,然后整田。泥鳅种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田最好在第一次除草以后放养,双季稻田最好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放养。泥鳅养殖模式之池塘围网精养殖模式案例:这种养殖方式多数是先将稻田进行简单的改建,然后在四周进行围网来开展泥鳅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始于2003年前后,目前全国各地都有采用这种养殖方式来进行高密度养殖泥鳅的。在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2007年就发展池塘围网养殖泥鳅1.6万亩,并获得了每亩平均利润2万元的较高效益。简述:池塘保水性能良好,以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水泥池面积以150平方米~300平方米为宜。土池面积667平方米~2000平方米,池底以黏土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底淤泥10厘米~20厘米,水深保持在50厘米~80厘米。池底向排水口倾斜,形成一定的坡度。1。水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养殖排水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2。养殖场地生态环境良好,养殖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