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赚钱吗?
中国的马产业还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纵观外国马业历史,都会经历阵痛,必然有由盛到衰,再由衰向娱乐第三产业(一个庞大的产业)转型的历史过程。如果现在投资马业,绝对会有很好的前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马业可以说是曙光初现,人民对马术和赛马的娱乐需求越来越大。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马业发展的趋势已经确立,参照其他发达国家的状况,发展潜力巨大。大型养马场马术娱乐部赛马场等都集中在大城市,以及旅游城市。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的追求,马术俱乐部和旅游景区观光骑马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骑马可以健身美体、修身养性,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以孩子居多,而女孩更是马术的主力。“这些孩子的家长多数都抱着让孩子锻炼胆量、修养气质的想法,尤其是一些富豪、企业家、外国驻华外交官及家属等,更希望通过骑马来培养孩子优雅大方的气质。
随着马术的普及,精明的生意人也开始把目光转到了马的身上。“他们为了方便谈生意,往往会租上两匹马,由俱乐部派车送到骑乘地,或者在海边,或者在山脚,而生意双方骑着马遛着弯就把生意谈成了。”张杜烽笑道,这种谈生意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请客吃饭、桑拿洗浴、打高尔夫那样都得一两千元,租一匹马也不过一天才500元左右,还显得有新意。”根据马匹的用途,可将马匹分为:骑乘马(轻型马)和挽马(重型马,俗称拉车马)。一般来说,骑乘马的价格高于挽马的价格。根据马匹的血统,可将马匹分为:热血马(聪明、快速,适合作,但体质和耐力差,个性强,不适合休闲骑乘)、温血马(性情温顺、聪明,适合作多种用途的竞技马和休闲骑乘马)和冷血马(身强力壮,适合拉车、农用)。它们的价格依次递减。一匹国产马的价格约在两三万元,外国马需要四五万元,血统纯正的好马则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马的饲料资源也很丰富,含纤维较少的优质谷草、羊草的青干草、夏秋季的青牧草是马最好的饲料。适口性好、质量好的农作物豆科和玉米秸秆也可作为马的粗饲料。加工鲜嫩果穗剩余甜玉米、糯玉米秸秆阴干后更是马的好饲草。玉米、熟豆粕、燕麦、麸皮是马的安全饲料,日粮中应占有一定比例,能够满足成年马对能量的全部需要。有条件的农户最好种植牧草,早期收获的碱茅和苜蓿,可以满足育肥马对蛋白质的需要。
马是六畜之首,既充当生产资料又充当生活资料,军用、役用、食用、体育用、娱乐用……可谓用途广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漫长的岁月流逝和迅捷的经济变迁中,马的主要用途不知不觉间从战争工具到运输工具,又从运输工具到休闲工具的角色转换,已具有了一种特殊的价值。今天从产业角度说马,我们还得将其归入颇具“另类”色彩的特种养殖,让它暂且委身与蛇、蝎、龟、鳖之类为伍,作为“新六畜系列”的压轴篇了。
传统马业踯躅前行我国的马大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即兰州以西的新疆、青海,以北的内蒙古、东北,以东的华北,以南的四川山地、云贵高原。东北、西北、华北的马匹,约占我国马匹总数的75%。
周秦以来,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疆)就成为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产马区。2000多年前到隋唐时代,这里建立了许多规模很大的养马场,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良马产地。秦始皇时,在边郡设立牧师苑,当时中国有组织地建设国家养马场即由此发端。汉唐时代养马最盛,也最为成功。盛唐时期,马匹繁衍到了上百万,而当时的人口不过3000万至5000万,可见那时的马产业是多么发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发展耕畜采取了保护和奖励政策。在积极发展马匹数量的同时,注意马匹质量的提高,除本种选育外,还引入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培育新品种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52年和1949年比较,马匹数量增长了25.7%;1963年经过调整,养马业在“三年自然灾害”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77年已达1144.7万匹,居世界之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意义上以役用、军用为主要开发目的的马产业,却渐渐地只能踯躅前行,已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一个较长的推进过程,当前农业生产还需要大量役畜,发展马业仍要着眼于役用。在农牧区更应注重培育乘挽或挽乘兼用型马,以适应各种使役的需要。
此外,食用马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马奶和马肉独特的营养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以生产马肉、马奶为主的马类产品在一些地方逐渐旺销。1989年的农业部统计资料中,肉马出栏46.5万头、产马肉4.4万吨,而到2001年,仅新疆一地生产的马肉就接近4万吨。这对我国传统马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国牧区有300多万匹马,每年应有约40万匹产驹母马。如能利用其中的10万匹,一年挤4个月奶,按均产500公斤计,年总产奶即可达5万吨。用其加工成酸马奶出售,每匹马年收入在1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能创利润1亿元。我国目前马肉的年出口量为4万吨,还能创汇6000多万美元。
马肉、马奶及衍生产品在一些地方颇得消费者青睐。马肉瘦肉多、脂肪少,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马奶属白蛋白类乳品,乳脂球小,脂肪酸含量高,宜于人体消化吸收,能降血脂,有着较好的生物学价值。时下市场畅销的马肠子,是马肉的深加工产品,价格远高于马肉,每公斤达25元。乳酸马奶对许多慢性疾病有较好疗效,马奶又可加工成马奶酒,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0元以上。
马的皮、毛、血、骨、蹄、脏器等副产品都能综合利用,还可用马胃液、马血清和孕马血清等生产医疗和生物制品,马尿和马粪也能通过深加工被充分利用,孕马尿现在已成了新的生物高科技产品。但是,与日益壮大的羊、牛、猪、鸡、鱼等产业相比,以生产资料市场和物质生活资料市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马产业,毕竟处于相对萎缩的转折时期。寻求马产业新的发展空间,使之由过去以军用、役用、食用为主的单一功能转向包括体育、娱乐等休闲功能在内的多功能、多用途的综合开发,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马文化”带动产业转型
放眼世界,马产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已然是“别有洞天”了。2000年,在美国的一个拍卖会上,一匹纯种马以1960万美元成交。这等价值昂贵的“天价马”,国外可谓司空见惯,在美、英、法、德等国家,良种马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英国的良马配种,成功一次就需支付5万英镑。良马之所以在欧美身价显赫、备受推崇,与这些国家内涵丰富的“马文化”有关。欧美多年流行的赛马,不断推动马产业的发展,赛马不仅活跃于竞技体育领域,还作为博彩业的一部分被纳入了商业领域,其交互作用大大提高了马的身价。因此,马产业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比如澳大利亚的马产业,就是仅次于矿产资源出口、旅游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西风东渐,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体育界更广泛地参与奥运马类赛事,马术、赛马、“盛装舞步”等,还有诸多马上娱乐项目,在中国都正方兴未艾,从而给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北京长城脚下有一个“阳光山谷”,高级别墅成群的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亚洲最大的室内赛马场,中国国家马术队长年在此集训。这里有上百间马厩,国内外名马云集,各自身价不菲。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许多市民乘兴而来,尽情享受养马、驯马、骑马、赏马的乐趣。这种新的休闲方式,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中高收入人群中流行,经过10多年发展,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的近郊,已经出现了上百家初具规模的马术俱乐部。
改革开放后,我国竞技体育恢复了马类项目。1979年中国马术协会成立,1982年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1983年起,全国性马术竞赛活动、奥运会三个马类赛项(障碍赛、盛装舞步和马术三日赛)、民间民族马术运动也渐次恢复。马类体育比赛的目标同其他项目一样明确,就是要争金夺银,因此几乎国内所有级别的运动队都在纷纷从国外购买洋马,甚至连教练都要从国外高薪聘请。据不完全统计,七运会以来,仅从国外购买洋马这一项的费用就高达数千万元。
目前,国产马的价格尚低,尽管已从前些年的低谷走出,但每匹能卖上个上万元,就算不错的身价了。新疆曾经卖出一匹自己繁育的“宝马”,也不过13万元。我国具有培育良马的基础,优良种马品类资源不少,仅新疆就有伊犁马、焉耆马、巴里坤马等,都是史册留名的好马,就全国而言则有更多品种可供筛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马术队曾经与昭苏种马场和军马场合作,采用曾在重要赛事夺金的国外洋马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的许多杂交品种性能都不错,一些马匹代表新疆参加比赛还拿了很好的名次。
北京已经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在中国境内进行奥运马类比赛项目,对我国这个领域的运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未来,以马为主的各种娱乐活动也将更为广泛地兴起。这些,都为我国马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市场。在马从“六畜”行列的显赫位置逐渐淡出,并开始向“另类经济”寻求立足之地的同时,堪与比肩的“蛇”、“蝎”、“龟”、“鳖”们也各得其所,标志着新型特种养殖业正悄然兴起,“六畜”家族的“另类”成员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