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植效益
黄芪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我国是一个拥有好几千中药文化的历史大国,因此中药在我国的种植还是比较普遍的,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中药好、西药快”,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伤害要比西药少很多,这也是中药为什么能一直延续到今的缘故。
黄芪种植效益
黄芪为唇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山茶跟、土金茶根、黄金茶,以根入药,药材名黄芪。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等效用。主产于河北、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黄芪喜凉爽,耐旱,易存活,一年起收。
种植效益分析:以667平方米(1亩)为例,投入:播种前整地:耕地40元,人工整地100。种子用量2公斤,360元。
播种前施肥(农肥2000―2500kg,磷肥25―30公斤,)260元,第二次施肥(人畜粪水1500公斤,复合肥35公斤,尿素25公斤)180元。
第三次施肥(1000公斤)100元农药、除草剂120元,人工除草3次240元。合计1280元。
收入:黄芪常年产根400—450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为22—36元。按最低产量和价格计算400公斤×22元=8800元。纯利:8800元―1280元=7520元。
黄芪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第一:强壮身体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让动物服用黄芪水。结果发现,服用黄芪水之后的动物,体重增长比没有服用黄芪水的动物要快的的多,并且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的动物放入水中游泳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第二: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胃炎
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们能够有效的减轻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第三:治疗身体困倦、气短的情况
在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会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的小时。如果增加适量的防风、生姜等等一起用水煎服,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效的预防身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如果增加适量的浮小麦与麻黄跟,用水煎服之后能够有效的治疗身体出现盗汗的情况。
黄芪的药用价值
黄芪又被称为绵芪,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概有50-100厘米高。黄芪的主根非常的肥厚,常分枝,颜色是灰白色的。它的茎直立,上面的部分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产自我国的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的种植时间
1、种子处理:黄芪种子具硬实特性,播种前必须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①硫酸处理:用浓硫酸处理老熟硬实黄芪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比不处理的提高50%左右,用90%的硫酸5毫升/克,在30℃的温度条件下,处理种子2分钟随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
②机械处理:用砂磨及温汤浸种法均可提高黄芪硬实种子发芽率,以温汤浸种结合砂磨法在生产上较为可行。
2、播种时间:黄芪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春播在“清明”节前后进行,最迟不晚于“谷雨”,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即可出苗,夏播在6~7月份进行,播后7~8天即可出苗,秋播一般在“白露”前后进行,新籽低温处理,冬季防止冻伤。
3、播种方法:黄芪通常采用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沟深3厘米,亩用播种量2~2.5公斤,播种时,将种子用甲胺磷或菊酯类农药拌种防地下害虫,播后覆土镇压,亩施磷酸二胺8~10千克,硫酸钾5~7千克作底肥,播种至出苗期要保持地面湿润或加覆盖物以促进出苗,也可穴播和撒播。
在我国中药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有的中药虽然吃起来比较麻烦见效比较慢,但是中药能治本,而有的西药见效虽快,但是它仅仅只能治标,所以在我国中药一直都是深受消费者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