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蜈蚣养殖的市场前景

  多年来,蜈蚣的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蜈蚣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急聚攀升。人工饲养蜈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国各地将出现养蜈蚣致富的热潮。

  养蜈蚣的经济效益显著,在为社会提供名贵中药材造福人类的同时,养蜈蚣者还可获取很高的经济效益。

  蜈蚣作为名贵药材,需求量是很大的。据统计,蜈蚣供应量仅能达到需求量的20%~30%。因此,人工养蜈蚣便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

  从国内市场上看,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市场日趋繁荣,而且由于人们对中医中药的重新信赖,以用中成药研制的巨大发展,名贵中药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不断上扬。20世纪80年代初,蜈蚣市场收购价仅为每条4角左右,而现在,已经上涨至2元,仍然供货奇缺。蜈蚣毒的市场供应更是远远不足。

  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中医文化也迅速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每年从我国进口蜈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蜈蚣毒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十分走俏,每盎司的售价可达数千美元。

  养殖蜈蚣成功致富案例

  美女养蜈蚣一年创富二十万

  有人会问,蜈蚣在农家很常见,房前屋后、农田树下,随处可见。这样寻常的虫子,还有养殖的必要吗?

  回答是:肯定有。一来不是任何蜈蚣都有药用价值,必须得体长9一20厘米者,方可入药;二来如今市场需求日益增加,而野生蜈蚣越来越少。近两年蜈蚣价格节节攀升,利润相当可观。

  可这蜈蚣,不是说养就能养出名堂的。

  蜈蚣是大名鼎鼎的毒物,在綦江区郭扶镇五星村,却有一位美女不怕毒。靠着养殖蜈蚣,杨凤一年可创造20万元的财富。

  返乡养“毒物”

  “五星村有个女娃养蜈蚣,吓人得很。”如今在郭扶镇,杨凤可是出了名。走进她的蜈蚣饲养室,只见密密麻麻,通体黑褐,红头金足的蜈蚣正贪婪地吃着肉块,张牙舞爪地爬满整个孵化池。这连七尺男儿见了也心有余悸的场景,却是杨凤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今年春节,外出打工的杨凤回到家乡,得知镇里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积极引进特色种养殖业。这让漂泊在外的她看到回乡自主创业的契机。

  打工难创业更难。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后,杨凤并没有被满腔创业的激情冲昏头脑,收集资料、买参考书、参加养殖培训、做好市场分析……在有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后,她最终瞄准了红头蜈蚣这个项目。

  今年5月初,杨凤从江津区引进了3000条红头蜈蚣,她也成为全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相信,蜈蚣在制药行业是“抢手货”,养这个一定有前途。

  低成本高回报

  “蜈蚣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在白天,还真不容易见着它们的踪影。”在养殖场,笔者见到了杨凤,她正忙着把投食器放入孵化池,动作十分熟练。她介绍说,蜈蚣喜栖于潮湿阴暗的环境,人工饲养蜈蚣以牛奶、鸡蛋、猪肉、动物内脏等为主食。

  “第一次创业,除了看重蜈蚣的药用价值,我最满意的是养殖蜈蚣属于低投入高回报项目。”杨凤坦言,自己以每条15元的价格引种3000条成虫,花费4.5万元,加上基础设施等累计已经投入超过6.5万元。而红头蜈蚣生长繁殖速度很快、市场需求量大,能快速回收成本,大大降低了风险。

  杨凤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条成年雌性蜈蚣每年产卵2次,每次产卵70枚左右,生长3个月即可销售幼虫,8个月销售成虫。今年7月底,养殖场已经孵化出第一批幼虫,繁殖一年后可达到12万只的规模。按照目前红头蜈蚣的市场价格2.5元/条计算,每年可实现产值约30万元,刨去成本,年入20多万元不成问题。

  供不应求连年涨价

  蜈蚣,别名百足虫、钱串子、天龙、川足。主产于湖北襄阳、宜昌、孝感,浙江嘉兴、海宁、桐乡,广西都安、大化、南丹,湖南澧县,安徽阜阳、蚌埠、寿县、滁县,河南南阳、信阳,江苏苏州、无锡、吴县,陕西安康等地。以湖北、浙江产量最大,销向全国各地。

  在湖北、广西都安等地,由于货源不足,求购商众多,争相收购,大条蜈蚣的价格由去年同期的150元/百条,升为目前的200元/百条。是什么原因导致蜈蚣价格上涨呢?

  连年捕捉产量减少

  立夏后多为蜈蚣产卵期,在捕捉时应捉大留小,来年长大再捕,可是由于近年蜈蚣的价格节节上涨,许多产地农民在利益驱动下,什么都不顾了,见大捉大,见小捉小,经过长时间无序的狂捕滥杀,蜈蚣资源遭到破坏,近年来产量都在减少。

  保管不易库存量小

  在产区,农民们将蜈蚣晒干、捆成把以后,就立即销售出去,没有积压货源。而在市场上,蜈蚣容易生虫,利润低,保管不易,一般库存也寥寥无儿。

  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蜈蚣不但用于药用配方,还用于医疗保障、酿酒行味、美味食材,导致蜈蚣货源供求趋紧。据常年经营蜈蚣的大户们讲,近几年蜈蚣紧俏,销最逐年上升,前几年毫州市场销量约在80万至130万条,而今年将超过130万条以上,其他散户的销售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目前蜈蚣养殖还没有形成规模,货源大量源于野生提供,占90%左右。连年的狂捕滥杀导致产量减少。而市场需求一年高过一年,供需矛盾导致价格上涨,大条蜈蚣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90%以上,蜈蚣皮价格由500元/公斤升为700元/公斤。

  繁殖快周期短回报高

  蜈蚣生长快,适应性强,性情温顺,饲料广泛,人工饲养劳动强度低,生长周期短,饲养简单,省工省时。

  支出

  投种5组(共1000条)种蜈蚣,按每条2.2元计算,1000×2.2=2200元;

  设备费600元;

  人工每天工作2小时,每小时以12元计算,即每天12元,一年支出360天×24=8640元;

  麸皮500公斤,每公斤1.6元,3公斤麸皮产1公斤黄粉虫,饲料支出约800元;

  其它费用300元;

  收入

  繁殖按一年一次、每条每次产籽60条计算,合计产商品蜈蚣1000×60条=60000条。

  每条商品蜈蚣的价格在2元以上,以2元计算,总收入即60000×2=120000元

  纯利润约为120000元—(2200+600+8640+800+300)=107640元。

  张明芳:大胆养殖蜈蚣奔富路

  古语云:虫中最毒蜈蚣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千脚走一路”的蜈蚣,避之而唯恐不及。然而,在巴东县溪丘湾乡白虎坡村五组,一个名叫张明芳的年轻人却大胆搞起了毒蜈蚣养殖,把蜈蚣奉为“至宝”。

  眼前的张明芳,1979年出生,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材略显单薄。

  “蜈蚣全身是宝,市场供不应求。我养蜈蚣,希望圆我自己的致富梦,圆乡亲们的致富梦。”此时此刻,敢想敢干的张明芳满脸坚毅。

  在外打工多年,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12年前,他在广东一家电镀板厂做工,一场机械事故让他失去了右手三根手指。经鉴定,伤残等级为三级。

  为了生活,他依然四处漂泊,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我厌倦了打工的日子,就像无根的浮萍,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我想回来,回到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在这里创业,在这里快乐地生活……”张明芳娓娓道来。

  去年过年回家,他从村干部口中得知巴东县鼓励全民创业,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创业致富的念头一发不可收。多少个夜晚,苦苦思索无果。偶然一次看中央6台的《致富经》栏目,他人养殖蜈蚣致富的消息打动了他。说干就干,拿出多年的积蓄修建了200平方米的厂房,并四处筹资16万元从巴东麂子岩一好友那里引回“金头蜈蚣”2万条。通过系统学习,他逐步掌握了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成堆的树叶、杂草和腐木等阴暗处,夜间才出来活动。

  每天傍晚,张明芳就会准备好蜈蚣喜食的各种活体昆虫和剁碎的猪心肺,让心爱的蜈蚣饱食一顿。

  在养殖过程中,偶尔操作不当,也会激怒蜈蚣,受到攻击。“我被咬伤好几次,又疼又痒。但马上挤出毒血,用碱水一洗,不用治疗在六到八小时后疼痛会完全消失。”回忆往事,张明芳微笑依旧,看得出他十分热爱这份养殖事业。

  为了让更多的人养蜈蚣,去年11月,他投资30万元成立了巴东县白虎坡村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力求做大做强。

  如今,经过繁殖,他已拥有小蜈蚣30万条。明年下半年即可出售,保守估计,每条市场价3元,可创产值90万元,利润相当可观。

  为进一步发展蜈蚣产业,今年7月他以6万元的价格卖掉了种蜈蚣,计划明年从荆门引进繁殖率高的二代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从事蜈蚣养殖。

  “在蜈蚣体内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我国为地道的蜈蚣药材产地,过去蜈蚣入药多以野外捕捉为主,野生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造成蜈蚣价格节节攀升,开展蜈蚣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我有信心取得成功!”张明芳分析得头头是道。

  有梦的人生充满希望,充满快乐!路在脚下,路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