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有什么特点

  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作层中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指的是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1、土壤有机质含量指的是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来表示,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作层中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其中,含有机质量在2-3.5%的可为一等土壤;含有机质1.5-2.0%的为二等土壤;含有机质1.5%以下的为三等土壤。

  3、一般情况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褐土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到了1%左右。

  4、娄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黄绵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5%左右;黑垆土中的土壤腐殖质含量一般为0.5-1%左右;灰褐土中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6-13%左右;灰钙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7-1.5%左右。

  5、棕钙土中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6-2%左右;栗钙土中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5%左右;风沙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012-0.233%左右;棕钙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

  二、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有什么特点

  1、沙质土

  (1)砂粒含量高,颗粒粗,组成的粒间大孔隙数量多,所以土壤通气透水性比较好,不易产生积水。

  (2)保水、保肥性能弱(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导致蓄水力弱;缺乏粘粒和有机质胶体导致保肥能力差),雨后容易造成水肥流失,水分蒸发速率快,失熵多易引起土壤干旱。

  (3)土温变幅大,白昼土壤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早春土温低,但随气温回升,土温上升也快,对喜温作物花生、棉花、瓜类、块茎、块根作物生长有利,称之为热性土,但晚秋也容易造成霜冻。

  (4)耕性好,宜耕期长,耕后土壤松散、平整,无坷垃或土垡,耕作阻力小,耕后质量好。

  (5)砂性土大孔隙多,氧气充足,以氧化过程为主,所以土壤中没有毒害物质存在。

  (6)通气性、透水性较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昼夜温差变化大,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

  (7)砂性土出苗快、齐、全;但因为养分贫乏容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熟、早衰。

  (8)土壤中原生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潜在养料含量少,但养分转化速度快。

  2、黏质土

  (1)通透性差,颗粒细微,粒间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较差容易造成地表积水、滞水和内涝。

  (2)保蓄性强,胶体物质含量多,吸附能力强。吸水、持水、保水、保肥性能好,但肥效缓慢。

  (3)养分含量丰富,土壤中以次生矿物为主,其本身养分和吸附外界养分多,潜在养分贮量丰富,特别是K、Ca、Mg含量较多,但养分转化速度慢。

  (4)土温变幅小,粘性土水分含量高,空气相对少,地温上升下降均缓慢,尤其在早春,气温低、土温不易回升,常常造成小麦返青晚,不利发苗,故常把粘质土称为冷性土。

  (5)耕性差,由于粘质土比表面积大,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湿涨性强,耕作阻力大,耕作质量差,易起土坷垃或土垡,宜耕期也短。

  (6)有毒物质多,由于大孔隙数量少,造成还原性状态,尤其在低洼地积水多,容易积累一些有毒物质如H2S、H3P、CH4等,危害作物的根系。

  (7)土壤粘重紧实,通气差,春季土温低,播种后容易出现出苗不全、出苗晚、长势弱,缺苗断垄现象严重,而到作物后期水热条件合适,养分释放多,易出现徒长、贪青晚熟等现象。

  3、壤土

  (1)壤土含大小颗粒、空隙适中、有空气、排水和涵水适中。优良的壤土含有高达50%的空隙,内含水和空气各半。

  (2)壤土的孔隙中含有许多空气、能附着大量水份、并且储蓄营养,可供植物长期食用且不易流失。

  (3)壤土中含有大量的腐植质,里头的腐植质象是网子,可网住土壤颗粒,能吸5倍的水,内部还能轻轻抓住钙、铜、锌、锰、钴等矿物质,使其不会轻易被水冲走。

  (4)壤土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是比较理想的农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