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鸟的痘疹病,怎样防治?
鸟的痘疹是病毒引起的种接种性传染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痘疹,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炎症。
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最易流行。本病主要是健康鸟与病鸟接触而传播,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也是危险的传染源。病鸟的皮屑、粪便及排泄物中常会有病毒。病毒可经受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鸟体。饲养管理不良可加重本病。蚊、蝇等也有定的传播作用。
(1)临床诊断。临床上表现主要有:①皮肤型。头部皮肤,有时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皮肤形成痘疹是其特征。开始呈灰白色麸皮状覆盖物,之后形成灰白色小结节,结节融合,产生大块的厚痂,痂皮脱落留下斑痕或溃疡,病程约20-30天。②粘膜型。口腔和咽粘膜上出现黄白色突起的小结节,之后增大融合成层黄白色干酪样纤维索性假膜,覆于粘膜上。撕去假膜,露出血性溃疡灶,有时由于假膜过大,引起鸟呼吸困难,窜息而死。有些病例,同时患有上述两型。一般依上述情况可作出正确诊断。必要时可在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2)防治。要预防本病主要应加强鸟舍及用具的消毒,对新引进的鸟要隔离检疫,无病后方可合群,对病鸟要隔离治疗,不要与健康鸟同舍,更不能同笼饲养。
对发病的鸟,可进行对症治疗,对皮肤型的病鸟,在受损的皮肤部分涂1%的高锰酸钾、紫药水、5%碘酊。对粘膜型病例,可用镊子小心地除假膜,之后涂以磺甘油。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中加入抗菌素饲喂,如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克土霉素,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