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水葫芦,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水葫芦的茎叶悬挂在水上,树枝爬在水面上。花是多角喇叭形,花色鲜艳美丽,叶子呈绿色,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好植物。在生长适宜的地区,过度繁殖,占领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销毁难,难以毁根,是一种具有双面性的生物,不宜大面积种植。

  一、形态特征

  水葫芦的根状茎,粗短,多为细长的须根。叶基生,莲座式排列,叶卵形,倒卵形至肾圆形,大小不同,宽约4~12块cm,光滑,叶柄基部带紫红色,膨胀成水葫芦状气囊。水葫芦里有紫色鲜艳的花,最上面的花瓣上有兰色的扇形斑块,中央装饰着桃形鲜艳的黄斑。绿叶杯状,叶茎基部膨胀,使植物浮在水面上。花茎单生,中部有鞘状苞片,穗状花序为6~12朵。花6裂,紫蓝色,上部裂缝较大,蓝色中央有鲜黄色斑点,外基部有腺毛。雄蕊3长3短,长出花外,花丝不规则地结合在花被内。子房子是圆形的。茹果蛋是圆形的。

  二、生长习性

  水葫芦非常喜欢肥料,特别是氮肥,水层养分含量高时,植物高,根系短,开花少,繁殖快,产量高。养分低时植物小,根系长,叶色黄,水葫芦紫,容易开花,产量低。水葫芦喜温,可在0~40℃范围内生长,13℃以上开始繁殖,20℃以上生长加快,25~32℃以上生长最快,35℃以上生长减慢,43℃以上死亡。

  三、传播情况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1884年,美国新奥尔良市举办了国际棉花博览会,客人聚集在一起,看到水域里浮着葫芦状的绿色植物,上面开着的蓝紫色花,非常美丽,带回本国养殖。当时是达官贵人和皇家养的珍贵植物,在慈禧太后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水葫芦的身影。100多年后,该植物遍布全球热带、亚热带、暖带地区,成为暖地水域最常见的植物。1901年作为花卉引进中国,1950年代~6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普遍普及,广泛分布在华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尤其是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最广。

  四、主要危害

  1、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破坏

  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它,成为当地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该地区生态恶化,物种单一。生物圈也有平衡,由于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相互抑制,生物圈总是保持动态平衡。生物圈的这种平衡对抗外界条件的不良影响起着积极的作用。当不良外部因素来临时,该生物圈可能在控制不良因素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水葫芦的入侵破坏了该地区的原始平衡,确立了水葫芦占大部分侵略性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确立不仅使该地区本来的平衡更加脆弱,而且破坏了生态的多样性,使一些物种在该地区灭绝。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滇池的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有68种,到了80年代,16种水生植物就找不到了,68种原生鱼类有38种濒临灭绝。水葫芦繁殖旺盛时,水面染绿,大量繁殖可掩盖整个水面,影响大气与水中气体的交换,降低光对水体的渗透力,影响水底生物的成长,增加水体CO2浓度,不仅会造成生态危害,还会降低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堵塞河道影响水运

  上游漂流的水葫芦在上海和宁波严重堵塞河道,有些地方水葫芦的密度达到了人在上面行走的地方,航运暂时瘫痪。另外,水葫芦还危害水厂的安全生产、泵吸入水水葫芦,过滤器堵塞,水厂停止生产,危害城乡饮用水的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