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竹荪的关键,竹荪是怎么长出来的
1、检查观察:接种后3天用灯照射菌种瓶,观察接种块和培养基表面周围是否出现斑点,或是否出现白色菌丝,发现杂菌污染后要及时隔离。2、保持适温:将菌种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2-23℃,瓶内菌温一般比室温高2-3℃,因此升温时可在适温的基础上调低2-3℃。3、干燥防潮:让培养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进入梅雨季节后可在室内放置石灰粉进行除湿,气温较低时可加温除湿。
一、培养竹荪的关键
1、检查观察
(1)接种后3天,用工作灯照射菌种瓶,仔细观察接种块、培养基表面(及瓶内)周围是否出现斑点(黄、红、黑、绿等颜色),或是否出现稀薄的白色菌丝。
(2)若发现受到杂菌污染,需及时隔离,杜绝污染源处理。
2、保持适温
(1)将菌种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2-23℃,普通菌种厂可在培养室内安装电炉或保温灯泡,专业性菌种厂应安装空调,入冬后可在室内安装暖气管。
(2)瓶内菌温通常比室温高出2-3℃,所以升温时可在适温的基础上下调2-3℃(每隔5天下调1℃),之后菌温会随着菌丝的生长而逐渐升高。
3、干燥防潮
(1)确保培养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让它处于正常状态下即可。
(2)进入梅雨季节后外界的湿度较大,此时棉花塞容易受潮,引起杂菌污染,所以此时要加强通风,并在培养室内安装排风扇(或放置石灰粉)进行除湿。
(3)如果气温较低,可进行加温除湿。
4、排除废气
(1)入冬后若要用煤炭增温,需避免二氧化碳沉积导致菌丝受到伤害,控温期间要适当通风透气。
(2)若培养室内的菌种排列较密集,可在里面开设数个窗口,窗口大小的根据菌种数量、房间大小来决定。
5、适当遮光
培养竹荪不用光照,可将遮阳网悬挂至门窗上,因为阳光会蒸发基质里面的水分,导致菌种干缩、老化。
二、竹荪是怎么长出来的
1、竹荪的基部菌索和竹鞭、枯死的竹根连在一起,孢子萌发时会形成菌丝,菌丝可将腐竹类的有机物转化成养分,当它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菌丝体会形成菌索,前端则膨大成纽结状原基,当条件适宜时原基经过30天左右便可形成菌蕾,看起来和鸡蛋较相似。
2、菌蕾顶端的凸起部分会在晴天早晨裂开,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了中午会长到一定高度),菌裙则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可正常生长,温度、湿度较低时无法展开),到了下午4-5点左右菌盖上的担孢子便可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整个子实体也会萎缩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