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小麦灰霉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在田间依靠气流传播

  一、小麦灰霉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1、传播途径

  (1)小麦灰霉菌属弱寄生菌,在田间靠气流传播,遇有潮湿环境或连续阴雨,病情扩展迅速,植株上下部叶片不同部位均可同时发病,形成发病中心。

  (2)尤其是穗期多雨穗部易感病。感病品种叶鞘和茎秆上均可见到一层灰白霉。生产上积温低、日照少,3月份气温低且多雨发病重。品种间抗病差异明显。阿勃波、川麦20等发病重。

  2、病原特征

  (1)小麦灰霉病是发生在小麦穗部的重要病害,该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体或菌核生出,丛生,有分隔,灰色后变褐色,上部浅褐色,顶端树枝状分枝,大小220~480×10~20(um)。

  (2)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生于枝顶端,单胞无色至灰色,大小10~17.5×7.5~12(um),呈葡萄穗状聚生于分生孢子梗分枝的末端。此外,还可形成无色球形的小分生孢子,长3um。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灰霉病的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力。

  (3)在小麦扬花灌浆期中,日平均温度15℃以上,连阴雨开始前的4—5天中,每亩用托布津或多菌灵50—75g、或托福合剂100—150g喷施,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二、小麦灰霉病的危害症状

  1、小麦灰霉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在基部叶片上现不规则水浸斑,拔节后叶尖先变黄,且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

  2、病部现水渍状斑,褪绿变黄,后形成褐色小斑,最后变为黑褐色枯死,其上产生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春季长期低温多雨条件下,穗部发病,颖壳变褐,生长后期病部可长出灰色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