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后为何会导致玉米苗变黄,可能是土壤墒情差等原因所导致
一、秸秆还田后为何会导致玉米苗变黄
1、发生原因
(1)秸秆切得不够细碎,翻压和整地质量不高,使得种子与土壤接触不紧密或悬空,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并且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2)施肥不合理。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在土壤需要微生物分解转化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微生物活动需要一定的氮素营养。此时,如果土壤中含氮量不足,易出现后茬作物与微生物争夺氮素养分,作物幼苗因氮素营养供应不足,多表现为“苗黄苗弱”。
(3)土壤墒情不足,使得秸秆腐烂时,微生物与幼苗争夺水分。
2、幼苗发紫原因
(1)玉米苗发紫可能是缺磷造成,可适当追施磷肥,如过磷酸钙,或者喷打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
(2)也可能是土壤中有积水,土壤通透性差,玉米根系没有办法进行呼吸作用造成,此时需及时排水,同时注意划锄,防止出现土壤板结的现象。
(3)还有可能是温度过低造成,可在温度较低时搭建棚膜覆盖保温。
二、秸秆还田的作用
秸秆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助于环境的生态平衡,而且对于土壤的结构改善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其对作物生长产生的良好效果是长期性的。
1、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1)每还田1吨玉米秸秆(烘干重),可为土壤提供有机碳452公斤、氮磷钾养分28.6公斤,同时归还钙5.7公斤、硫1.2公斤、镁2.4公斤、硅33.5公斤及铜、锌、铁、锰、硼、钼微量元素0.7公斤。
(2)玉米秸秆连续三年全量翻埋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可增加0.14个百分点。
2、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1)秸秆还田后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的通透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
(2)连续三年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后,大于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加8.78—11.85%,耕层土壤容重下降了9.81—12.35%,孔隙度增加6.58—9.64%,土壤蓄水和供水能力分别比常规耕作提高6.6—10.2%、1—25.7%,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3.7%以上,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3、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1)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可增加各种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养分的有效化。
(2)秸秆还田可培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类群数量2798x105CFU/g土,提高了1倍。另外,秸秆分解过程中能释放出CO2,使土壤表层CO2浓度提高,有助于加速近地面叶片的光合作用。
4、降低生产成本
(1)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增加了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涵养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玉米秸秆全量深埋还田当年增产不显著,第二、三年增产7—12%,经过3-5年秸秆还田,可减少10%的化学肥料投入量,不仅降低投入农本,还改善作物品质。同时,秸秆原位还田,减少秸秆打包出地成本。玉米秸秆离田成本36.6元/亩。
5、秸秆还田净化环境
秸秆还田有效解决了秸秆乱堆乱放现象,杜绝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保护黑土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