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是农业需要重点防治的对象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条件
1、种植感病品种面积大,是条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但病害百是否流行还决定于菌源和气象因素,特别是雨量和湿度,条锈病菌在温度14-15℃和有水滴和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
2、病菌在麦叶组织内生长,当有效积温在150-160℃时,便度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
3、在大面积知种植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秋苗道发病重,冬季温暖越冬菌源量大,第二年春雨早而多利于条锈病流行。
4、当气温上升至5℃时开始产生条锈病孢版子,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极易引起春季流行,4-5月份如果雨水较勤,温度适宜,将有助于条锈病的发生与蔓延。
5、如果早春有雨而后期干旱或早春干旱后期有雨,则条锈病发生轻,或局部不流行。
二、小麦条锈病症状特点
1、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病害,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危害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也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
2、苗期生长阶段感染条锈病之后,在小麦幼苗生长中叶片上会产生较多夏孢子堆,大多都是呈现为多层轮状分布排列形式。
3、小麦成株生长期间感染小麦条锈病,在发病初期阶段小麦叶脉上会产生较多椭圆形夏孢子堆以及鲜黄色长条子堆,发病之后小麦叶片生长发生破裂,开始产生诸多粉状物体。
4、当小麦在接近成熟期受到小麦条锈病侵袭时,在发病初期阶段小麦叶鞘上会出现较多圆形夏孢子堆以及黑褐色卵圆形孢子堆,发病后期阶段开始出现短线状黑色冬孢子堆。
三、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式
1、农业防治
(1)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2)自生麦。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配合,增强小麦抗病力。氮不宜过多、过迟,避免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4)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丹、代森锌等。
(1)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2)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3、加强病情监测
(1)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按照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密切监测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病害的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
(2)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
(3)及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为病害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