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毒死蜱的作用和功效

  一、毒死蜱的作用和功效

  1、作用和功效:毒死蜱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无内吸作用),可用于防治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等作物上的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比如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飞虱、稻叶蝉、小麦粘虫、小麦蚜虫、棉叶螨、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柑橘潜叶蛾、红蜘蛛、茶尺蠖、茶叶瘿螨、茶毛虫、甘蔗绵蚜、蚊子、蟑螂、跳蚤、家畜寄生虫、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

  2、作用机理:毒死蜱主要通过抑制害虫体内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或胆碱酯酶ChE的活性,破坏害虫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从而致使害虫兴奋、痉挛、麻痹而死亡。

  二、毒死蜱的使用方法

  1、粮食作物

  (1)水稻:防治稻飞虱、稻叶蝉时,可在若虫盛发期,每100平方米使用12-18ml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7.5kg稀释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蓟马时,每100平方米使用9-15ml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7.5kg稀释喷雾。

  (2)小麦:防治粘虫时,在低龄幼虫期用药,每亩地使用60-80ml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30-45kg稀释喷雾。防治蚜虫时,每亩地使用50-75ml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40-50kg稀释喷雾。

  (3)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时,于玉米心叶处撒施2-3粒15%毒死蜱颗粒剂,可防治玉米螟。

  (4)大豆:防治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时,在2-3龄期左右,每亩地使用75-100ml的40.7%毒死蜱乳油兑水50-75kg稀释喷雾。

  2、经济作物

  (1)棉花:防治棉蚜时,每亩地使用50ml的40.7%毒死蜱乳油兑水40kg稀释喷雾。防治棉叶螨时,每亩地使用70-100ml的40.7%毒死蜱乳油兑水40kg稀释喷雾。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时,每亩地使用100-169ml的40.7%毒死蜱乳油兑水50-75kg稀释喷雾。

  (2)蔬菜:防治菜青虫时,在3龄期左右,每亩地使用80-120ml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50-75kg稀释喷雾。防治小菜蛾时,在2-3龄期左右,每亩地使用100-150ml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50-75kg稀释喷雾。防治豆野螟虫时,于豇豆开花盛期(即豆野螟产卵盛期)时,每亩地使用100-150ml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50-75kg稀释喷雾,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次。

  (3)果树:防治柑橘潜叶蛾时,于柑橘放梢初期,叶面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有效浓度200-400mg/kg)。防治红蜘蛛时,于红蜘蛛盛发期,叶面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有效浓度200-400mg/kg)。防治桃小食心虫时,在桃小食心虫卵果率为0.5-1%,初龄幼虫未蛀果实前,叶面喷施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有效浓度400-500mg/kg)。防治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时,于苹果开花前后,叶面喷施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有效浓度400-500mg/kg)。

  (4)甘蔗:防治甘蔗绵蚜时,于绵蚜成虫迁飞前或绵蚜扩散时,每亩地使用20g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50-75kg稀释喷雾。

  (5)茶树:防治茶尺蠖、茶细蛾、茶毛虫、丽绿刺蛾时,于2-3龄期左右,叶面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1300倍液(有效浓度300-400mg/kg)。防治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短须螨时,于幼虫盛发期扩大前,叶面喷施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有效浓度400-500mg/kg)。

  3、其他害虫防治

  (1)地下害虫:使用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浇灌植株根部,或者是在播种前或移栽定植前,每亩地沟施、穴施或撒施2-4kg的3%毒死蜱颗粒剂,可以防治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卫生害虫:防治蚊成虫时,喷雾浓度为100-200mg/kg。防治孑孓时,用药为水中含量15-20mg/kg。防治蟑螂时,使用浓度为200mg/kg。防治跳蚤时,使用浓度为400mg/kg。防治家畜体表的微小牛蜱以及蚤时,使用100-400mg/kg毒死蜱进行涂抹或洗刷。

  三、毒死蜱使用注意事项

  1、在当前防治褐飞虱时,为提高防效果,毒死蜱可同噻嗪酮、吡蚜酮现混现用,提高对褐飞虱害虫的触杀,胃毒、熏蒸作用。

  2、毒死蜱不能与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3、在作物收获前应当停止用药。

  4、毒死蜱对于蜜蜂、鱼类、桑蚕有毒,因此在作物花期或蜜源植物花期时,不宜使用。用药结束后,不宜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喷药器具。

  5、毒死蜱对于大多数作物没有药害,但是烟草和番茄在叶面喷雾时较为敏感,应当慎重使用。

  6、毒死蜱在植物茎叶上的持效期较短,一般为5-7天左右,但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长,一般为2-3个月左右。

  7、毒死蜱在柑橘上每季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为28天左右;在水稻上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