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高致病性禽流感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发现疫情应及时上报进行处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急、传染快,也来不及治疗,好的控制办法是封锁疫区,对发病鸡进行无害化处理。本病重在预防,在平时养鸡过程中若能加强饲养管理,结合鸡场实际情况,做好疫苗免疫,是可以预防该病发生的。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治疗方法?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不能自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群一旦出现禽流感可疑症状,立即将可疑鸡群隔离饲养,若确诊为禽流感,须尽快报告防疫部门,迅速划定疫点或疫区并进行封锁。

  在疫区周围划定检疫区,当地防疫机构应密切监视疫情动态,并采取必要的限制、隔离等预防措施,有计划地对受威胁区内家禽进行免疫,防止禽流感病毒的传入。将疫区内鸡群划分为假定健康群、可疑群和发病群,分开饲养。对假定健康群和可疑群进行检疫和严密监视,在饲料饮水中添加多维素、葡萄糖,适量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继发感染。

  对鸡舍、运动场和各种用具进行紧急消毒,先用漂白粉、烧碱等彻底消毒一遍,然后清理垃圾、粪便和剩余饲料等,经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对病死和宰杀鸡的尸体、内脏及排泄物等要深埋、焚烧或堆积发酵。同时空舍3周以上,才能引进新的鸡群。疫区内**后一只病鸡死亡或被扑杀后,经过禽流感的一个潜伏期以上时间未检查出新病例,且对被污染地区实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1、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用于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非疫区的养殖场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2、环境控制。我国过去的饲养模式较注重“量”而忽视“质”,使疫病控制的难度加大。因此,养殖模式必须进行转型,即由过去分散的小规模的一家一户的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过渡,由“公司+农户”的模式向“公司+基地”的饲养模式转变。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养殖方式有笼养、地面平养和棚架养殖(网上养殖),生产场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建议采用棚架养殖模式,其有利于维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和疾病控制。养殖规模应适合于疾病的防控,适度的养殖规模为0.5~5万只。为避免同一区域饲养不同年龄组的鸡群,造成病原体在不同鸡群之间相互感染,鸡场生产应以全进全出制为基本前提。空舍时间至少为20天。建立环境消毒和杀虫制度,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定期对可能接触的物品如垫料、粪便、鸡笼、设备和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并将粪便送往远离鸡舍的特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疏通排水道,防止蚊虫、老鼠等的孳生。

  3、鸡群管理。保证饲料、饮水的清洁,防止粪便、污物污染饲料和饮水。添料添水做到少量多次,料槽水槽要经常冲洗,尤其是对平养或散养的鸡群,更应如此。不主张用在饮水中添加消毒剂的方法进行预防,这样会破坏禽体内的正常菌群,菌群失调后更易感染其他疾病。提倡饲喂颗粒饲料。避免鸡群遭受过热、过冷、饥渴、惊吓等刺激。

  4、人员管理。鸡场谢绝外人参观,进场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如果主管人员一天内必须走访一个以上的鸡场,应坚持“先小后大、先清洁后污染”的原则,先走访日龄**小的鸡群、成年鸡群,**后走访有问题的鸡群。所有进入鸡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防疫制度。要求所有员工必须洗澡淋浴,更换经消毒过的干净工作服。进入或离开每栋鸡舍时,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洗消毒双手和鞋靴,需携带入舍的器具和设备都必须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之后方可带入鸡舍。

  5、病死禽的处理。处理病死鸡是避免环境污染,防止交叉感染,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死禽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焚烧法和堆肥法,推荐用焚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