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饥饿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鹅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鹅的生长发育。那么,鹅饥饿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据了解,不同阶段的鹅,它们的发病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在这里详细为大家介绍下雏鹅、中鹅和后备鹅发生鹅饥饿综合征的原因,注意提前做好预防。
一、雏鹅发生饥饿综合征的原因
雏鹅出壳后,靠残留在体内的蛋黄来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因此,出壳后24~36h内不用采食也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孵化的种蛋太小,加上母鹅的营养不足,造成出壳后留在雏鹅体内的蛋黄不足以维持其营养需要;或因孵化的温度偏高,造成孵化器内、育雏室内的湿度太低,空气过于干燥,造成体内的水分蒸发过大,体内的残留蛋黄吸收不良,这样就会导致雏鹅在开食之前已经处于饥饿状态。
一批种苗从第一只雏鹅出壳到全部出齐约需要24~36h。如果没有根据种苗出壳的先后,分批移至育雏室开食,而是等全部种苗出壳后同时开食,那么早期出壳的雏鹅,可能因未能及时开食而处于饥饿状态;如果从外地购买种苗,在长途运输中连续1~2d不给饮水和开食,也会造成雏鹅处于饥饿状态。饥饿时间越长,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大。
雏鹅在育雏期间,如果温度过低,雏鹅畏寒拥挤,不愿采食,即使采食了,也不能很好地消化。这样不但得不到营养补充,反而消耗体内的能量,使雏鹅处于饥饿状态;如果温度过高(超过30℃时),也会影响食欲,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也会使雏鹅处于半饥饿状态。
有些养鹅户习惯在雏鹅开食之前,在饮水或饲料中投放抗生素,结果把肠道中的大量有益的微生物杀死或使肠内微生物区系失调,使雏鹅食欲下降或造成消化不良,这样也会造成雏鹅处于半饥饿或完全饥饿状态。
饲养管理方面多种多样的失误也能使雏鹅处于半饥饿状态。如舍内光线太暗,饲槽不足或放置不均匀;由于营养不全,严重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等造成雏鹅啄食过多的垫料(木糠、甘蔗渣、稻草等);突然改变饲料;雏鹅生长不均,大小差异较大,致使弱小雏经常吃不饱;鹅群接种疫苗、驱赶、搬迁、过于强烈的噪音等也会使雏鹅受惊而不敢采食造成半饥饿或完全饥饿。
二、中鹅和后备鹅发生饥饿综合征的原因
由于鹅群发生慢性细菌疾病,长期投喂抗生素,甚至在一段时间内(通常10~20d)每天喂抗生素药物,将肠道内有益的微生物和致病的细菌一起灭活。这样就使肠道内的微生物失调,降低鹅的食欲,影响消化吸收。
为了控制后备鹅在产蛋之前的体重,人为地进行限食,一是减少每天进食的餐数,二是以谷物或玉米代替全价料,使鹅群处于半饥饿状态。禽类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必须消耗体内的糖贮备,促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造成体内含氮物质增多,酸碱平衡失调,从而降低了抗病力,容易激发多种疾病。